中央紀委國家監(jiān)委網(wǎng)站 王奇
“其身不正,如曲表而求直影,影終不直也�!闭Z出南北朝皇侃所著的《論語義疏》,意為自身不端正,就像用彎曲的標桿追求筆直的影子,終究無法實現(xiàn)。曲者,表之不正;直者,影之求端。這一淺顯的比喻,直指至深之理:若想求得正直的結(jié)果,必先端正自身的根本。廉潔之道,亦是如此。
曲表以求直影,實為本末倒置的虛妄。古人觀日晷以測時辰,銅表直立,日影自正;若銅表歪斜,縱使反復(fù)調(diào)整晷盤,終難求得精準刻度。曲表求直的荒誕,不過是在沙上筑塔,本質(zhì)上是一種自欺欺人。若內(nèi)心被私欲蒙蔽,縱有千般巧飾終成虛妄,不過是“金玉其外,敗絮其中”。觀歷史長河,凡以曲表求直者,終被時光戳破假面;而以正心立身者,縱經(jīng)千年風(fēng)霜,其光不滅。因此,克己修身、欲求清廉,必先正己之身。
“但立直標,終無曲影�!绷⑸硪灾�,方是穿透迷霧的永恒標尺。古往今來,很多先賢榜樣以“正心”為本,以“廉潔”為鏡,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不朽的篇章。古人云:“心如水之源,源清則流清,心正則事正。”之所以他們能始終堅守“清心為治本”的信念,是因深知一旦內(nèi)心動搖,便會被私利裹挾,失去廉潔立身之基。若內(nèi)心貪欲如蔓草滋生,終有一日私欲會破土而出。凡是內(nèi)心立有“直標”之人,能夠做到堅守原則、行有所止,以正直之心立身,以清廉之行處世,真正挺立于天地之間。
然則何以正心?心若澄潭,自可映月;性若幽蘭,不飾自芳。處事以廉非刻意為之,實為內(nèi)在本心的自然流露。北宋名臣司馬光一生儉樸,臥處僅一床青布被,友人勸其稍飾門庭,答曰:“吾心所安,不在外物。”其清廉非因畏人言,而在內(nèi)心以清為美、以廉為榮。廉者,不自欺也。恰如子罕辭玉,旁人視美玉為至寶,子罕獨以“不貪”為寶,因其深知玉雖貴,奪之則心污;廉雖苦,守之則心凈。因此,律己以廉潔者所求的“直影”,不在他人贊譽,而在無愧于本心。
立標于晷,光影相生。那些試圖以曲表求直影者,如同沙上作畫,潮水過后徒留殘痕;而以正心為直標者,縱使當時寂寞無名,其精神亦如銅表晷影,在時光流轉(zhuǎn)中愈發(fā)清晰可辨。無數(shù)跨越時空的身影共同印證:以廉為本不是權(quán)衡得失,而是知行合一的信仰堅守。從落馬官員的懺悔書中可以看到,有的臺前倡廉,幕后斂財;有的以集體決策掩蓋私心,用發(fā)展需要粉飾貪欲;有的以人情往來為名,實則行賄賂之實,等等。那些懺悔書中常言的“沾灰蒙塵”,實則是主動棄守初心、忘記本心。唯有把立德修身、廉潔自律作為一種崇高的價值準則確立在心中,內(nèi)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方能實現(xiàn)以清正廉潔自勵、以貪利縱欲自警。
作為黨員干部,想要走好腳下的每一步,唯有堅守初心使命不動搖,戒貪欲、強定力、守規(guī)矩,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劍,在歪風(fēng)邪氣面前敢于斗爭,方可通過實實在在的行動,創(chuàng)造出無愧時代、不負人民的實績。
|